感触“华北瓷都”澎湃的“镇能量”

2023-12-13

d7def2465bda2b3f1a76f8f630bbfe50.jpg

在晋城市布局的十大特色专业镇大盘中,作为山西南大门的阳城独占其二:一个是蚕桑专业镇,一个是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
  如果说蚕桑入围拼的是历史悠久,那么陶瓷琉璃(珐华)入列,则除了窑火千年生生不息外,还因阳城作为“华北瓷都”独特的地位和硬邦邦的实力。
  紧紧依托传统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抱团聚力做大做强,持续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制造业振兴……2022年,阳城县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吸纳行业市场主体398户(其中规模企业14家)入驻,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15万人,建立公共服务平台25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亿元。
  为千年窑火持续添薪,借助专业镇孵化县域经济长板,阳城陶瓷业“小荷才露尖尖角”。

后则腰村的窑火绵延和生机盎然

  阳城制瓷始于夏商,延及汉唐,盛于明清,薪火相传至今。自古就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之说。今天后则腰村,仍保留较为完整的珐华烧造窑址,成为见证阳城制瓷历史的“活化石”。
  因“瓷”而兴,因“瓷”扬名。近年来,阳城先后被授予“中国(华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中国建筑琉璃之乡”“中国绿色建筑陶瓷产区”“中国珐华之乡”“中国十大陶瓷产区”“北方最大陶瓷产区”“中国(华北)建筑陶瓷创新发展示范产区”等众多响当当的称号。
  正在建设中的阳城县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版图覆盖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属安阳绿色陶瓷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以及凤城镇后则腰村、北安阳村、南安阳村、洪上村等地,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涵盖建筑陶瓷、琉璃珐华、日用陶瓷、特种陶瓷等种类。
  初冬时节,记者从阳城县城出发,一路向东驱车十多里后,传说中的后则腰村——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的核心地带便赫然眼前。
  走进村中新建的阳城琉璃珐华博物馆,各式琉璃展品晶莹剔透、琳琅满目:绿黄圆润的葫芦坐凳,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的二十八星宿,羽光烁烁的优雅吻兽,精巧玲珑的百瓦百面……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一件长6.4米、高1.6米的双面九龙琉璃影壁,记者看到标价达到了惊人的120万元。
  制瓷的历史,在这里定格,又在这里“复活”。
  博物馆内设有素胎展示区、烧造展示区、琉璃大师工作室等,全面展示琉璃传承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同时,这里还设有科普大讲堂、教学实践区等,以满足社会参观教学体验的需求。
  博物馆负责人石浩自豪地介绍,“不知道吧?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明十三陵……这些著名建筑使用的琉璃,绝大多数出自阳城匠人之手。阳城琉璃产量可占到全省的75%、全国的15%。这个馆占地4500平方米,收藏物品2000多件,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琉璃博物馆,它既是阳城琉璃悠久历史的印记,也是展示阳城琉璃产品的窗口。”
  跟随石浩的脚步,记者走进琉璃珐华博物馆产业园,但见后则腰村十多位农民技工,或添泥揉捏,或刀刻塑形,或勾画脉络……正进行着琉璃(珐华)的制作。
  78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琉璃”传承人崔书林,亲自揉捏塑形,手把手指导传承,体现出一名老艺人对琉璃技艺刻在骨子里的敬畏。
  石浩向记者介绍,为加快琉璃发展,加速琉璃文化传承,以后则腰村为辐射版块,阳城正尝试着跳出视琉璃为建筑材料的思维来发展琉璃,让千年的绵延窑火续写新传奇、书写新辉煌。

乔氏珐华的光彩重现和绝世芳华

  始自元,兴于明,止于清,由琉璃演变而来的珐华,是古代山西特有的一种低温釉陶瓷,是名副其实的山西陶瓷文化。
  读懂阳城县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的底蕴和特色,融集文化载体和智慧结晶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珐华”自然无法绕过。
  在山西世代的琉璃匠师中,阳城乔氏人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乔氏琉璃”和“乔氏珐华”最享有盛誉。
  关于“乔氏珐华”的传人谱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今天这项高超的工艺失而复得、重现芳华,技艺的接力棒已交到第29代传人“90后”女孩乔琳手中。
  珐华与琉璃的最大区别是珐华隔釉见胎,开芝麻片,而琉璃则开大甲纹片。此外,珐华器与琉璃器相比,釉色更纯正、更丰富,刻画更细腻。
  “乔氏珐华”的成品有建筑构件,有瓶、罐、盘、碗、盆、茶具等多种器具。在延续“乔氏琉璃”文化血脉的基础上,“乔氏珐华”开创了独特的珐华彩釉、立线装饰工艺和烧造技术,主题鲜明、色彩斑斓,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走进阳城县演礼乡坪上村沙坡桥头乔氏珐华博物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珐华器具以及壁画、观音像龛、道教像等珐华建筑构件独树一帜、高雅富贵、美轮美奂,凸显匠心、匠品。
  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今天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藏有“乔氏珐华”的正品。
  “乔氏珐华”新一代领军人物,同时也是阳城县旭昇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乔琳说,作为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里的龙头企业,守正传承、创新发展,焕发“乔氏珐华”的时代活力,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义不容辞。
  将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结合,致力于开发创意化、品位化和个性化产品,让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今天旭昇公司的珐华产品已形成手绘瓷系列、印花瓷系列、贴花系列、色釉系列等数十个系列、上百个花色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与此同时,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先后获得了专利29项、版权18项、作品登记证10项;作品在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上捧回了特等奖和金奖各一项。
  “让珐华从‘遗产’变成‘财产’,未来旭昇公司将深度挖掘‘乔氏珐华’文化,让人们在对器物之美、工艺之美、匠心之美的重新发现中,涵养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会努力把‘乔氏珐华’所蕴含的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做成新业态,开发市场新价值,迸发经济新活力。”说这话时,乔琳目光坚定。

华冠陶瓷的技改突破与笑傲市场

  众所周知,传统陶瓷生产是一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大气候下,陶瓷企业如何走向绿色健康发展?在阳城县华冠陶瓷有限公司采访,记者找寻到了答案。
  位于阳城县安阳现代陶瓷工业园区的华冠陶瓷公司,占地130余亩,主产墙地砖,是阳城县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里最大的陶瓷企业。
  近年来,围绕技改突破,公司先后进行了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等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生产工艺改造。说起规划建设专业镇的好处,厂长王春快人快语:“专业化的材料供应和配套服务,让生产和销售更为顺畅了。”
  步入该公司的生产车间,“见新、见绿、见未来”的醒目标语让人眼前一亮。
  在墙砖自动打包线上,只见机械手灵活地进行定位、抓取、提升、旋转,一片片墙砖被码放得整整齐齐。一连串精密连续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过去,这项工作需要数名身强力壮的员工不间断地连续作业,现在则完全由机器人替代。
  产业提升可不仅仅是降低人工强度。
  王春介绍,新引进的“4.0能效标杆数智”双层宽体高端窑炉,将低碳环保节能最新技术融入窑炉设计中,使用了能耗IPC智能化管控系统,配有自动助燃加热系统、余热再回收等节能系统。同时,配套了脱硫、脱硝等先进环保设施,实现清洁生产。
  通过本次技改,公司产量由原来的年产量600万平方米提升到120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2.3亿元。同时,每年可节约天然气40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量3460吨。
  将东方文化和现代技术巧妙结合,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天鹅绒釉面中板、摩卡岩中板、钻系质感家和柔系微肌理护眼瓷砖笑傲国内市场,远销乌兹别克斯坦、泰国、越南、印度等国。
  在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实地采访,记者深深感受到,在这里,每一天机器的轰鸣,都是阳城陶瓷工业的缩影和茁壮成长。
  土与火的交融,刻写出阳城独特的陶瓷基因和陶瓷文化,同时也孕育出阳城陶瓷更为美好的明天。
  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培育龙头,做大日用陶瓷,做强建筑陶瓷;全力建设以产业为主导,集研发设计、原料供应、装备制造、产品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致力于打造全国珐华琉璃集散中心;大力促进陶瓷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锚定陶瓷,阳城雄心勃勃。
  晋城市委常委、阳城县委书记高喜全介绍,未来阳城陶瓷产业将加快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力争3年内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产值达到150亿元。
  一镇带一业,一业兴一方,一方促全盘。阳城,正朝着建设全国陶瓷产业名镇的目标铿锵迈进。

来源:山西农民报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